MashPlant的笔记

“你将孤单度过一生”

0%

大四下总结

“你将孤单度过一生”

两个想法

有了规律的日记之后,总结的主体就只是引用它,只需要偶尔发表一点评论。现在大家可以好好感受一下什么叫“单调乏味”的文字。

寒假的1.08-1.15在上海一带旅游,产生了两个很重要的想法。长期来看,它们对我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回去吧,我完全是在通过走路消磨时间。电梯和地铁上我都看错站提前出来了,但为了避免尴尬,不愿意再回去,就走更远的一段路。走到酒店想在旁边找吃的,但看了一圈觉得没有合适的,就在便利店随便买点,我发现自己说话的声音很轻,是真的累了。我感觉非常孤独,路上很多男女生或者两个女生一起走,但我从来都只有一个人,从来指这一整天,也指我这接近22年的人生。我是需要陪伴的,大概除了少数骄傲的时间外我都这样想,但我没有勇气和能力去找一个愿意陪伴我的人。 - 节选自《2021.01.09》

一个人旅游并没有多么难以忍受吧,2020.09.27在宁波不就好好的?这涉及另一个背景,即我眼中的传世经典《2021.01.19》,之前的一个月受与它相关的约定的影响,而之后的至少一个月里我都沉浸在它的余波中。这虽然是已经结束的故事,但我还是不想公开。

我非常喜欢进击的巨人S4 OP开头的字幕,“你将孤单度过一生”。不必区分孤单和孤独,只是因为原样引用才有两个词。我知道这是自作多情,但我觉得这就是作者对我说的话。我并不是主动追求孤单,但现在来看,这似乎是唯一可能的结局了。

我将孤单度过一生。

另一个想法,我愿意说的细节就多一些。

快四点才到科技馆,它只开放到五点,那就算了吧。我来过三次上海,10年世博,就是这次去过科技馆,中考后高一前,大一寒假,这是第四次。不知道十年过去它有什么变化,现在几乎所有科技都被计算机的光芒掩盖,它们的发展似乎已经停滞,人类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割裂,国家和种族之间的矛盾似乎已经无法弥合。高中时我还挺关心社会问题,虽然有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现在不再关心了,大概是因为认定它不太可能改变吧,我能做的只有用技术为自己谋一个还算体面的生活。 - 节选自《2021.01.10》

后来演化成更极端的思想:人类不再可能发展了,同时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继续推论下去,结局是很显然的,我就不说了(不过其实后面日记里提到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这是以己度人,鼠目寸光,因为我做不出科研成果,就认为不再会有有价值的成果。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坚信着,让我改变想法也非常容易,你们做出来有价值的成果,我可以等着享受,这样的打脸我会非常高兴。

在尚未形成规律的日记的远古年代,另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日记。

很多人在讨论一个非常厉害的学长,zyh。我以前听说过他,但没有想到能到这样的地步。除了CPU和OS上的成果之外,他还修了数双,似乎别人眼中无比劳累的任务,对他来说像不需要时间一样。
我想到我自己,这真的就是我希望拥有的人生啊,我在报数双时,也许还真的想象过我未来是否能这么辉煌。现在我知道了,不行,完完全全的不可能。我在进清华前的那些梦,这些年来基本就是被反复碾碎,也许某些时候给过我一点实现的希望,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的满分A+。我因此才有勇气报数双,但在课程的压力下至今一门课也没选。后来证明这些希望只是泡影,未来也不会有了,只有一片黑暗。
我在知乎上写了个匿名回答,这段文字还算是勉强能体现我的绝望吧:“我真希望也能拥有这么精彩的人生,然而我现在知道这是绝无可能的了。但我又不愿意做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那能怎么办呢?看来只有我死了最轻松。”
最可笑的是,我居然还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我还真的觉得我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拥有这样的人生,想来都要嘲笑自己一下。当天终于下定决心退了数双。 - 节选自《2019.09.14》

这里跑个题,我看到这个知乎问题时就想到,列举的成就中的运行“自己实现的编译器生成的程序”,这个工作可能和我有点关系。2019.05.02,在很多人(主要是cjj)的帮助下,我成功在rCore上跑起来了我自己写的第一版Rust版Decaf编译器。很遗憾没有日记,因为值得记的事情本身挤占了所有时间,也就是俗称的“太忙”。但也许后来他们已经可以跑起来Java,那就可以跑他们自己写的版本,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而且即使和我有关,这也只是他所有成就中最简单的一项,却是我尽了全力才做到的。

我一直有个相当矛盾的想法。一是我比绝大多数人都优秀,但同时有一小部分人比我优秀太多。其他领域我不清楚,至少计算机领域的运转和进步,如果后者可能的话,只需要这些人。自我以下,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没有存在的意义。

现在,我倒也不是不再这样想,只是不再因此感到痛苦。那时我痛苦是因为希望自己能为人类进步做出贡献,但又做不到。现在既然认定人类已经不能再进步,那就不是我的责任,我可以安心地,平庸地活下去。

毕设(A+)

代码在plant。内容本身没有价值,但心路历程值得一说。

周四中午和zjd聊毕设。他给了两个选择,在多GPU上优化GNN,和研究改进一个Polyhedral编译器框架Tiramisu。回去就开始读两篇论文,以及Tiramisu的代码,大概两万行,这让我觉得是有可行性的。我觉得可以造一个这样的编译器,而不是去改进它。这听起来也许很厉害,其实是没什么价值的,如果不能改进它的话,重新造一遍也没有道理可以比它更好。 - 节选自《2020.12.05》

我的全部大学生涯都在追求复现别人的结果。我必须确定一件事能做,才有动力去做。用于确定的信息来源可以是现成的代码,或者绝大多数正常的课程项目,这是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应该不会布置什么奇怪的东西。这里当然有个问题,确定能做的事为什么还要我再做一遍?从小到大答案都是确定的,训练和检验,但这真的能适用一辈子吗?未来还有谁这么好心地给我设置训练和检验,并且因为我能够通过,就给我发工资吗?

但这种对未来的担忧不影响题目的选择,毕设本来就不要求创新。最终选定是Polyhedral Compiler,多面体模型编译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反正我是不感兴趣,也懒得介绍。

花了很长时间给它起了个我认为不错的名字,PLANT,PoLyhedral bAsed teNsor opTimizer,基于多面体模型的张量编译器。这当然是取自MashPlant,同时plant还有工厂的意思,作为编译器的名称非常合适。

开题

开题报告

我发现个好玩的事,原来报告首页日期写的都是2020,现在才发现。展示时怎么没人提醒我,大家都没看出来吗?

Tiramisu是用C++写的,我想改成Rust。按照我的个人爱好,肯定是在静态语言里面选,选择Rust原因很简单,一是它有很多蹩脚的字符串操作,用Rust估计会方便些;二是换了语言,强迫我理解之后重写一遍,这样再高明的查重手段也不可能认为它是剽窃。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涉及到理解人类的思维,我不相信现在有这样的技术。

做多面体模型依赖ISL库,它没有Rust绑定,我就自己造一个。用Clang分析头文件,输出Rust代码。我写Rust从来不考虑安全性,为了方便,函数里全部套个unsafe,也不检查合法性,因为我确实比编译器聪明。还造了个方便随意使用的裸指针,我不想为了借用检查动一点脑筋。我一直在想,要是可以直接关闭这些检查该多好,那Rust在我心中就完美了。

然后就是照着Tiramisu写,一月前差不多写出来基本的调度,能跑最简单的矩阵乘。

开题肯定要批判现有的方向,多面体 + 手动/自动调度,非多面体 + 手动调度/机器学习辅助。Tiramisu是多面体 + 手动调度,所以我的实现方向肯定也是它,但打算加一个基于模板的Auto Tuning,即AutoTVM的思路。我不相信多面体那套看起来很优美的理论真的能给出优秀的全自动调度,这太困难了,开源的代码实验性能都很一般。TVM + Ansor似乎做的非常好,所以我肯定不能详细讲,而且我认为这套系统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中期

中期报告

寒假在家继续写,其实没多少内容,Tiramisu居然能写的这么啰嗦。总结里都说过好几次了,日记里更多,我直接引用另一篇总结里的评论。这次不是学长代码,但结果也一样。

开始是照着学长的写的,越看越难受,他们的代码怎么这么垃圾,这全是漏洞和性能缺陷啊。垃圾归垃圾,如果让我从零开始自己写,我觉得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需要别人给我个框架才能往上面加东西。 - 节选自 大三上总结/数据库系统概论

啰嗦也就算了,论文里说到的功能,稍微非平凡一点的就没有。它只会原样执行用户的调度指令,甚至没有合法性检查,会并行化一个有数据依赖的循环。多面体模型的基本功能,通过Pluto算法,自动循环分块来消除依赖,它也没有提供,需要手动分块。我发邮件问他们,没有回复。在GitHub上提了个issue,他们说有有未开源的版本实现了这些功能。我希望它真的有,而不是只是在论文里胡吹。

不管它实际上有没有吧,反正开源的版本没有,那我就不可能写。写完CPU代码生成,然后是GPU,反正是手动调度,只需要加几个指令,生成高效的代码是用户的责任。然后研究它的矩阵乘测例中的shared memory用法,我早说过我对GPU只能算刚入门,好几天才看懂原理,但这应该是最基础的内容。最后写Auto Tuning,改成照着AutoTVM写,这也不难,用户定义几个参数,用XGBoost训练一下就好了。

到2.21返校时,实际的编译器工作已经接近做完了,后面都是小修小补。我不是很好意思叫它编译器,它只是个稍微方便一点的代码生成工具,仍然要求用户完全理解系统结构,才能生成高效的代码,当然报告里我是不会这么说的。但既然Tiramisu都能叫编译器,那plant也没有理由不能。

但真正的工作量到这时才刚开始,我要用它写测例,至少得实现矩阵乘和卷积。前期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写,因为我并不理解系统结构。到处找论文和代码,尝试一个方案的成本很高,因为编译器前端很难用,当然也不比Tiramisu更难用。而且必须完整写出来才能知道速度,而稍微慢一点的就没有任何意义。尝试期间实现了GotoBLAS的矩阵乘,但比Intel MKL慢一倍,Intel Xeon Gold 5218上的2048矩阵乘只要约10ms。

这时想到可以用Ansor自动调度,照着它输出的调度来实现。我并没有什么思维体系,能想到纯靠幸运,也没想到它真的能比MKL再快一点,后续的几个算子也全靠Ansor。但这也不容易,有很多非常琐碎的细节,还要修框架的bug。3.09-3.13终于实现了和它一样快的矩阵乘,最后一天还差1ms,研究一整天,最后发现是它用了AVX512,加个编译参数就解决了(目前的-march=native不会用AVX512)。

到中期答辩时,我的矩阵乘和卷积能比MKL,cuDNN快,这是实话,但Ansor能全自动地达到一样的速度,我只是借它刷数据。一开始就可以想象到,我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不要觉得是我太敏感,妄自菲薄,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领域,除了最优秀的那一个之外其他的都没有意义。

组会我第一个讲,说我能达到和算子库相当的性能,调度是通过Ansor得到的。zjd问我是把Ansor接入自己的系统吗,我说不是,我只是抄它的调度,他问那我的工作在什么位置,我说没有任何位置,这件事可以完全由TVM完成,我的工作没有任何意义。本来我不想这么说的,我确实一直这么认为,但已经几乎把这个想法忘了,但他非要这么问,我还是只能这么说。他说希望zly后续参与我的工作,还希望我在poly会上做报告,这次我直接说我不想再做下去了,这个没有意义的工作不值得投入时间。 - 节选自《2021.03.25》

这都是大大方方地公开地讲出来的话,我没什么可隐瞒的。

答辩

答辩报告

论文

中期之后只是加了一堆噱头功能,比如跑ResNet,这只是卷积和矩阵乘的堆砌,不过这个调度太多,没法照着Ansor抄,我真用到了自己写的半自动Auto Tuning。这结果看起来还不错吧,其实比Ansor慢,而且再说一次,它是全自动的。

还有用块ARM板子做远程执行,做个简单的Python接口,这就纯属是在玩。四月和五月的一大半用来写论文,最后波澜不惊地答辩。

总体上我感觉我熟悉的人做的工作都扎实一些,当然可能只是我对那些气象,存储的工作不了解。有个人做稀疏加法,讲的没什么问题,但大概是内容太单薄,zjd问:你之后什么打算,出国工作保研?他回答保研。大家都笑了,这确实是个尖锐的问题,每个组要推一个最差的再次答辩,很可能就是他。平均每个人略长于十分钟,到我时总计拖了不到十分钟。我讲了六分半,语速比自己练习时略快,后半段嗓子有点哑,hwt听完直接说那就到这里吧,没问问题就结束,这太随意了。 - 节选自《2021.06.10》

实习

原先写了一些,后来删掉了。祝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零星几件小事

签证,513等内容放在下一篇总结。

Mar

打疫苗后在学校里散步,17段小回忆的集合,内容太长,放在另一篇:2021.03.07

3.21骑车去香山,天安门,再返回学校,路程超过50km,步数五万多一点。这是我最喜欢的两张照片,北京的天空给我一种对比度很高的感觉,除了雾霾都是蓝天。这并不是废话,例如武汉就有很多二者之间的多云天气。

有个毕业100天纪念活动,我提交了上面链接中的“通向主楼的路”,被选中了。

我给拍照那群人发了我的话,就是把3.7日记中那段简化一下,他们说太消极了,可能要放到清华微博上什么的,但我投稿时就是这么写的,我本来以为他们选我时有认真考虑过。算了吧,清华的毕业生怎么能说自己没能成为自信笃定的人,我们当然都是一样的积极向上,准备好未来为祖国做贡献,他们想怎么写怎么写吧。 - 节选自《2021.03.26》

有个出国留学讲座,因为找不到愿意讲的硕士,就找我了。

前两个讲的人是jxy和zx,他们都申请博士,学术上肯定有成果,至少比我强。听他们讲我才意识到他们成绩也比我好,GPA,GT几乎全面碾压。到我了,我一开始也没有计划讲的特别悲观,但讲着讲着还是变成,我一事无成,你们不要学我。跟周四组会一样,我心中确实这么认为,但是这个想法一般埋的比较深,通常不会表现出来,对生活其实也没什么影响,但非要问我,我就只能这么回答。 - 节选自《2021.03.28》

需要声明这是当时的认知,我的最终年级排名是4/202,年级第一大家应该都清楚,我想不会这么巧他们分别是二三,所以大概我还是有一点强项的。

Apr

参加4.10校马和4.18的苏州金鸡湖马拉松半马。这个运动水平相比我认识的一些高手差的非常远,希望他们看到不要笑话,这对我自己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突破了。

最开始一两公里人堆积在一起,没法跑快,我尝试从路边往前超,但也不快。到东主楼时约2km,我在计算大圈和小圈分别是多长,既然半马是9小圈,10km是3小圈,那6小圈是11.1,每小圈1.85,大圈4.45。之后的路程中还验算过很多遍,不然实在没别的东西可想。终于到了小圈,还有很多力气,但我不想加速,不必为这种事拼命。有个小个子带着绿色发带的女生一直在我前面一点,但在第二小圈近结束时我大步超过了,我确实有这个体能。到终点时稍微冲刺一下,整体算是轻松完成,成绩为56分钟整。 - 节选自《2021.04.10》

六点多出门,悠闲地坐地铁,三号线转一号线,两次都差点可以赶上,但我不想赶,就等下一班。存包时脱下外套,感觉很冷。7:42开跑,我直接按下腰包里的手机的开始键,没看屏幕,这埋下一个伏笔。几公里处就觉得肚子有点疼,就这么一直忍着,如果没有3.31自己跑的那次,在这么早的地方就开始难受,我肯定会很绝望。虽然是环湖跑,但多数路程看不见湖,在公路上。我好像比人群的整体速度慢一些,当然也有被我超过,或者干脆在走的人。说我不关心落在我后面的人是不准确的,事实上我根本看不见他们。15km处有几个拱桥,上坡下坡增添不少乐趣。我一直没拿补给,18km左右我看到补给站有巧克力,想着到下一个可以拿一块,但真的到了,我还是因为人太多而不想挤过去,随手抓一块,是香蕉的头部,全是皮;又随手拿杯水,是咸的,喝一小口也扔了,我只是嘴唇有点干,并没有出太多汗。最后几公里几乎没有任何不适,这和上次差别太大了,我不认为我的体能有很大进步,应该是因为上次没吃晚饭,这次吃了早饭,我的消化和循环系统还是给了点作用。路上经常有老太太或者学生组队给我们加油,我想那些学生自己更需要加油,她们未来的路应该比我剩下的路程要漫长的多。18km后我刻意跑快了一些,但听手机配速还是六分几秒,那时我认为是疲惫状态下自己觉得用力了也跑不快。最后1km拿出手机,调出僕の戦争,这歌对精神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它只有一分半钟,我就放了三次。

很遗憾,伏笔的结果是我的跑步app设置成了跑步机模式,没有记录路程,所有配速都是估计的。这个模式存在就离谱,谁在跑步机上跑时会把手机带在身上?不用它看点东西吗?损失比绕着紫荆操场跑开了跑步机模式大得多,因为这段绕着湖的轨迹是独特的。半马对我来说可以算是巨大的成就,但我居然没发朋友圈,都是因为这。

之后顺便在苏州旅游一圈,前面说的“上海一带”就包括苏州,那时绝对不会想到三个月我会再来一次,而且是为了跑步。这里我本来想引用一句歌词,但实在太尬了,我放注释里。

May

五一假期去石家庄旅游,选它只是因为我觉得住宿太麻烦,不想规划一天以上的行程,所以挑了个最近的。这里真没什么可玩的,就是看人,各种各样的人。

三点到人民广场和长安公园,广场很空旷,让我以为没人,其实人都在公园。公园里有一大片相连的水域,很多人在划船,我突然也想划,找到码头。上次划船是什么时候?我很难想象初高中做这种事,如果是小学,那可能有十年了。我问看守的大爷一个人能划吗,我确实没见到单独划的,都是一家人或情侣。他没注意到我,对另一个人说人太多了,现在没船。还有更多买了票的人走过来,那就算了吧。如果有机会回东湖,我一定要划次船。路过篮球场,所有人都身材高大,肌肉分明,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可能了。我想到了高中的篮球赛,好像是季军赛,chf和wyx上场随意地打了一下,至少我眼中是这样的,大家都为他们喝彩,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一辈子都在尝试吸引别人的注意,那时是特别强烈的渴望,现在心中慢慢接受做不到了,但不代表我不渴望。 - 节选自《2021.05.03》

我不为别人鼓掌,我将孤单度过一生。

拔智齿。4.14第一次记录左侧第二磨牙不舒服,4.19想到可能是智齿的原因,想到出国再拔可能比较麻烦,所以就现在拔。4.22左下,5.6左上,5.10右上,5.17右下,总计开销126元,校医院真是便宜的离谱。我也强烈推荐大家趁早拔牙,只要稍微觉得有点不舒服,拔了就算是利大于弊。

左下是最艰难的,后续都比较轻松,不过主要时间是在五月,所以放在这里。

约九点开始,他对女助手说要磨和切,这很好的概括了手术过程。先打麻药,有点疼,几分钟后左边脸感觉麻和胀。一开始用镊子,剪刀等小工具,应该是切开牙龈。助手拿着管子,后来想到这是吸气的,用来清除口水和血水。看到圆柱+尖头的工具,然后响起很大的声音,吸气力度也变大,后来想到这应该是钻头,这就是磨。看到螺丝刀状的工具,在牙齿上用力凿,这就是切。这个过程重复了五六轮,我能看到夹出来一些碎牙,但他一直说没有适合着力的地方,嘴必须用力张着。某次切之后,有种疼痛从牙缝慢慢深入,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阻止。双手在腹部交叉,我正常站着时这个肢体语言象征紧张,但躺着也没有更合适的姿势,有很多次两手紧紧捏住来分散注意力。我能听到“螺丝刀”和牙齿摩擦的声音,但不知道是成功凿下来,还是像拧不动螺丝时一样滑动。最终用上小锤子,把“螺丝刀”砸进去,每一下好像整个头骨都在跟着震动,然后他用力撬,我能感到牙齿脱落,这是很陌生的感觉,来源于小时候换牙。撬完他说一个根出来了,还有一个,不过第二个根耗时短了很多,也没有用锤子,直接撬出来。到这里就拔完了,塞入白色物体,好像叫胶原蛋白海绵,然后缝线,看着线从嘴中拉出,但牙龈却没有任何感觉,这感觉很奇妙。线把嘴角磨的疼,后来照镜子确实有点红。到这里约十点,听他们交谈说这个比昨天那个好,那个花了一个半小时。他没有问拔上面的智齿的事,我当然也不敢问,这已经足够煎熬了。 - 节选自《2021.04.22》

但煎熬也就这一次,完全可以接受。之后的校庆晚会彩排没去看,还是在寝室躺着舒服。恢复过程比较顺利,按医嘱吃药吃东西就行了,没事别乱想。

5.22-5.23参加THUPC志愿者。大一下我作为队员参加过一次,没有任何贡献,这次也是全程划水,就到处走来走去,我觉得看人很有意思。如果有人问我问题,我通常会把他转交给附近别的志愿者。本身没什么故事,全是我自己在回忆。

三年前接近结束时我应该只感觉无力和紧张,剩下的时间不可能做出任何题了。我没法感知选手的想法,我猜大概也是这样,这不是高中考试,最后一分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三点整结束前不少人就站起来,结束后也没有明显的骚动。
去主楼后厅看颁奖,在这看过特奖答辩和智能体大赛。硬等到四点才开始。12题的出题人依次讲题,一道也没听懂。我想到2018夏天,学托福休息的日子里,一个人在空调房里在洛谷上做算法题,很可惜完全没留下日记。有一整天调试一道题,结合印象搜提交记录,可能是NOI2005 维护数列。2018.07.28凌晨过掉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LCT模版题,发了条说说:“还要走多少路才能追上你们”。但是我好像一直没明白,我学这些东西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下学期的数据结构吗,那完全偏离方向了。我好像只是让自己觉得在学些难的东西,从而获得一点安慰。莫队,LCT,后缀数组,数位DP,CDQ分治,NTT,好多那时已经或者试图学会的东西,现在都忘的一点不剩。 - 节选自《2021.05.23》

这是在堆砌一些我认为很厉害的名词,它们的难度也许不能并列,搞竞赛的读者看到这里应该要笑话我了。大学刚入学时我很早就做出了精准的预言:我的算法水平永远不可能追上竞赛生,不止是知识储备,就是思考能力本身。毕业时没想起来,现在确实验证了。

June

即将离开清华,没有故事,只有回忆。

第二次大规模清理东西。先清从柜子里临时搬到中厅的一堆纸,有些有意义的。口罩真的太多了,只能扔掉。下楼扔垃圾时注意到45楼梯间有捐书捐衣的箱子,把GRE资料等放进去,保留了填空习题。也许捐的东西也会被扔掉,但不关我的事,眼不见心不烦。惊奇地发现大箱上有白色虫子,多数已经死了,但好像也有活的。小心翼翼地带上口罩打开,内部还好,只是有点痕迹。虫子应该是生在棉絮上,大概是爷爷奶奶准备的,我一次都没用过。这是个不错的借口,长虫的衣服捐了也不好,整箱拎下楼倒进垃圾桶。整理奖状,献血证明,跑步号码布,一加3包装盒,里面装的主要是票据和贺卡。
每件东西背后都可能有故事:灰色小书包,心电图,蓝墨水打湿的军理资料袋子,箱子中的蓝色薄外套,学生节物资,坏掉的小米耳机,接头丢失的蓝牙鼠标,积攒的保卡说明书,藏在信封中以为丢失的中国银行卡,数设忘还的线,没用完的物理实验表格,几乎全新的Haskell,Python书,唐宋词选。现在我还能回想起来,但失去了实体作为凭依,很多年之后注定会忘记吧。 - 节选自《2021.06.22》

6.25去C楼打印成绩单填学信网的认证,顺便打印排名证明,这就是我奋斗四年,得到的全部结果。

这…不得不说,真的是很有意义…吗?

我不是优秀或优良毕业生,这我完全不能理解。我确实不认为自己算得上优秀,但系里优良三十多个,怎么样也该轮到我吧。我实在不知道除了成绩,他们到底还能有什么评价指标,我能想到的唯一理由是寝室卫生不达标。约三千五百人毕业,约三百五十个优良毕业生,高中班上来清华的三人只有我不是。

7:12开始进场,坐在东操东南角。计算机的方阵在第一行,所以我能看清屏幕,放各种宣传片,勉强让我放下手机的娱乐,毕竟只有这一次了。我曾经真的是个有理想的人吗?清华一直教育我们成为对国家人类有用的人,过有意义的人生,我也曾幻想着自己能成为奉献的一员。的确,那样的人生该多有意思啊,创造价值就是最持久的欲望源动力,不像吃喝玩乐,肤浅且让人陷入自我怀疑。但过往的经历告诉我这个欲望注定无法实现,只会带来痛苦。同时我也在怀疑,做这些真的能阻止甚至延缓人类的灭亡吗,体育艺术文科,乃至多数工科。我想他们应该很快乐,但他们为热爱挥洒的汗水,真的有意义吗?
7:55领导开始进场。没想到八点多这么热,手机甚至高温报警了,可能是因为草地上的水汽。而且因为早起,昏昏沉沉的,闭眼休息很多次。8:50结束,第一批进综体参加学位授予仪式,即拨穗,几天前第一次看到这个词,在纠结读音是sui还是hui的同时,把拨看成了拔。坐着等,六个台子领导并行操作。轮到我,队前的老师说你的衣服怎么这样,辅导员没有教怎么整理吗?还真没有。她简单整理后我上去,和后面的人有个交错,取照片凭证是序号,我有点担心可能弄混。我不认识拨穗的领导,他手伸向帽穗,我以为是说它不整齐,伸手去整,他说是他来拨,还在台上给我整帽子,挺尴尬的。最后,举起学位证书外壳拍照。

毕业倒计时结束了,92天前的照片属于我。最后的一点感慨:“自然赋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作为作文素材收集这句话时没完全理解,到高考受挫展望未来,再经历了这四年,还是不敢说真正理解了。我没法控制自己的身体,精神也常陷入颓废堕落,但生命只能向前走,这不是积极向上的宣言,是无奈,我只能随时代的波浪漂流,不知道未来坐落在哪里。这个理解是可以的吗? - 节选自《2021.06.27》